缂丝的发展和传承
王明荣( 苏州工艺美术网.2018/3/21 )
[标签] 苏州缂丝;缂丝文化
[正文]

一、缂丝的历史

缂丝的历史大致可分为起源时期、发展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和苏州缂丝的崛起时期。

1.缂丝的起源时期

中国缂丝有据可考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缂丝在文献中有“剋丝”( 《松漠纪闻》)、“克丝”( 《博物要览》)、“刻丝”(《鸡肋篇》)、“刻色作”(《格古要论》)等名称,“缂丝”(《名义考》)是明代以来的称呼。

缂丝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从传世的实物来看,早在中国汉魏之间就有了。在蒙古国出土的汉代“山石树”丝织的残片,它的织造方法“通经断纬”,与北京双塔出土的宋缂丝“紫汤荷花”完全一样。

2.缂丝的发展时期

缂丝工艺发展到唐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不断改进和完善,得以发展。当时的制作多为丝带等实用品,缂织技法一般以平缂为主,花地之间的交接处尚有明显的缝隙即“水路”。此外,也有掼、构和搭梭等缂织法。唐代缂丝的纹样题材一般以简单的几何形花纹为主,色彩主要是平涂的块面,故色彩层次不够丰富,但有的已使用金线作地纹,增强了装饰效果。缂丝工艺也在这个时期随着遣唐使和各国的留学人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以至于今天我们还能在邻国日本看到百姓将缂丝作做为自己该国最为贵重的面料用来制作腰带、和服和僧人的袈裟。

3.缂丝的鼎盛时期

北宋的缂丝前承唐代,但花纹更为精细富丽,纹样结构既对称又富于变化,并创造了“结”的戗色技法。缂丝多用作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最为流行的是南北朝以来皇亲贵族常用缂丝为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的上乘作品做装裱,如《二王书录》。至北宋晚期,受皇帝的趣味和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从实用和较单纯的装饰领域脱窠而出,转向层次较高的欣赏性艺术品的制作,这些摹缂正如卞永誉所言的那样:“文倚装成,质素莹洁,设色秀丽,画界精工,烟云缥缈,绝似李思训。”

元代,缂丝大量用于寺庙用品和官员的袍服上,开始采用金彩,缂丝风格简练豪放,一反南宋细腻柔美之风,这对明清两代的缂丝艺术很有影响,又加之当时是信奉佛教的蒙古人统治中国,对金色的喜崇使织物内加金的作法成为风尚,且金彩又多盛行于与佛教有关的挂轴制作,如《纂组英华》记载元代缂丝作品《释迦牟尼佛唐卡》,其中释迦佛用十色金彩织出,异常精美。

明代,朝廷力倡节俭,规定缂丝只许用作敕制和诰命,故缂丝产量甚少,明宫廷“御用监”下设“缂丝作”,以管理缂丝的生产。宣德朝后,随着国力的富强,禁令渐弛,织造日多,并重新摹缂名人书画,“南匠北来效技呈能,制作之精不亚宣和”。至明成化年,缂丝生产已再趋繁盛,作品主要产于苏州、南京和北京等地,缂丝艺术风格深受江南文人绘画的影响,多摹缂当时名家的画稿,如缂丝艺人吴圻、朱良栋、王统等缂织沈周、唐寅、文征明等人的画稿名噪一时,其中缂丝《瑶池献寿图》、缂丝《沈周蟠桃仙图》等佳作终为宫廷所收藏。

清代,缂丝艺术品均采用缂、绘相结合,别具一格,创作出一批精巧工细的作品,如缂丝艺术品《三星图》、《八仙庆寿图》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代采用诗文通篇缂于幅面的比比皆是,如《御制三星图》上截缂乾隆皇帝的“三星颂”和《岁朝图》,下截蓝色隶书乾隆御制岁朝诗,文字书法缂织精细,显示了名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缂丝从唐朝到清朝的美好发展有几个重要原因:①国力强盛,唐朝,宋朝,元朝,这几个朝代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②百姓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有时间去缂织东西,创造缂丝。③国家皇族喜欢缂丝衣物,缂丝成为皇族的御用织物。当时的缂丝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奢侈品。④文化的发展,唐朝以来,出现了不少有名的文人墨客。正是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缂丝的发展。

4.缂丝的衰落时期

晚清至解放前,随着国势衰弱,中国近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工艺美术行业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摧残,陷入人亡艺绝的困境,缂丝工艺也不例外出现了濒临绝种的状态,缂丝粗劣之作充斥于市,即便宫廷所用之物也罕有精品。

5.苏州缂丝的崛起时期

解放后,在党的“保护、提高、发展”的方针指引下,缂丝枯木逢春,苏州缂丝开始复苏。1954年成立了“苏州市文联刺绣生产小组”,邀请了两位缂丝老艺人沈金水、王茂仙进行缂丝制作,先后缂织了《玉兰黄鹂》、《牡丹双鸽》、《博古图》和《双鹅梅竹》(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等一批缂丝艺术品。

缂丝从复苏到兴旺是许多人一起努力才结出的硕果, 是沈金水同辈的艺人以及王金山的师弟们作出自己的贡献。特别是苏州刺绣研究所曾成功地复制定陵出土明代万历皇帝缂丝衮服,充分体现了苏州缂丝艺人的整体实力。在20世纪80年代,苏州缂丝曾发展到历史上的最大规模, 有上万人、万台机。 然而,90年代之后,由于市场的变化,缂丝生产急剧萎缩,仅存几家小厂,当中国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时候,苏州缂丝得到苏州市政府和文化局的积极支持和切实有效的帮助,目前各项保护措施正在逐一落实。

二、缂丝的传承

缂丝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是民族风貌的体现。只有积极倡导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缂丝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朱克柔先生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缂丝艺术家,擅长缂画山水,花卉,人物,尤善画荷花,俱臻妙境。他缂绣的荷花在其花卉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究其原因,在于他认为,荷花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他的缂丝绣品淋漓自如,造景清新动人,极富浪漫之感。其构图疏密有致,真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整幅画面气势宏大,艺术感染然很强。朱克柔先生的缂丝艺术是值得我等学习的。

我在制作峰頭十丈图《荷花》时,根据荷花运笔的特点,决定用仿宋缂丝创作这幅作品,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交叉重叠来表现缂丝对象的质感和立体感。我首先在木机经面上用笔墨画好整幅荷花的素描稿,然后从下往上局部缂起,先用灰色丝线对峰頭十丈图《荷花》荷花的轮廓进行勾勒,此时的线条较深。接着,又用较深与淡线对其各个色块进行精工细缂。在缂制荷花时,为使其娇美的神态充分显现,我用了特白、乳白、夲白等好几种白色丝线交叉过渡,青线也是一样的用几种线色过渡,使荷花柔和平滑,色彩丰富。在花边线条上我用了十几种青色线虚实结合缂绣,让荷花的神态充分地体现出来。

在缂绣荷花的过程中,针对荷叶里的丰富层次和色彩,我还用了几套青色线交错增色,织的淡一点或较深一点,使荷花叶杆既有厚重感,又有层次感。

在缂制蝴蝶时,我又采用好几个色差的线,如黑线、红线几种丝线进行最细致的缂织,重点织出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层次以及整体和谐的同色调感。与此同时,针对这幅荷花的构图与明暗变化、绘画技巧,灵活运用织绣中劈线技术,整体进行大幅度的纵横创色,对每个细节进行精微处理,使整幅织制品的艺术效果与原画的艺术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如此,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织制,完成了朱克柔先生的峰頭十丈图《荷花》。

峰頭十丈图《荷花》

缂丝为我国古代优美的丝织品,与其他织物相比,有着显著不同的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缂丝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几近灭绝。今天,已在苏州得到继承和保护,这一中国丝绸手工艺的绝艺从此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三十多年来我对缂丝临摹复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其中感受到缂丝前辈们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高超的技艺水平。作为一位缂丝工作者,我由衷的感到有责任在缂丝领域里继续传承创新,使缂丝技艺不断发展。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