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 沈周 《东庄图册》局部
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固然古代中国文人基本性格确实有着强烈的“反俗”倾向,然而文人画真正是纯“雅”,是非“俗”、反“俗”吗?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林家治先生出于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多年坚持吴门画派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绩。——陈瑞林(清华美院教授)
--摘录自《仇英评传》序
小编我掐指一算,苏州的酷暑伏天,还有整整一个月···简直要哭死了,有木有?各位,漫漫夏日,如何渡过呢?与其被热化,倒不如同小编一道,忘却酷暑,清心、静心,吟诗作画,雅俗之间看吴派!ok,既然是一个美好的开始,那就先从一个超级厉害的人物讲起···
明 · 沈周 《东庄图册》局部
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上面这幅图,是吴门画派的开派宗师沈周于弘治16年所作,当时沈周已经76岁。
画作中的人,是不是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好吧,我是开玩笑滴。不过,这姿势的确是很悠哉哇~
斜卧在榻上,左手执书,右手撑住身体,管它窗外蝉鸣蛙噪,还是酷暑严寒。(这姿势分分钟让小编想起小时候的夏季···)
▼
好了,不绕弯子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厉害”的人,就是沈周这几幅画中的人。(好吧,其实我也不确定是不是~)
沈周的《东庄图册》,是为其一生的挚友吴宽所作,背景就是吴宽的庄园——东庄。
▼
而且,这些东庄画册,是从实景写生而来——如此推断的话,画中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吴宽(这就好比今天,有个好朋友以你家为背景,拍了一组照片送你,主角最大的可能性当然是你啊!嗯,这么推断好有道理~)
吴宽
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世称匏庵先生。苏州人。明代名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
怎么样,光这几个头衔是不是就已经很厉害了?甭着急,听小编慢慢道来,你就知道此人的一生是多么的“任性”以及多么的“开挂”!
吴宽小时候,就勤奋好学,对诗词歌赋、先朝典章如数家珍。很早,还没有取得功名之前,就已经有了诗名。
年纪稍长一些,更是嗜书如命,只要是书就没有他不读的。他最喜欢读的是《左转》、《汉书》、唐宋各大家散文,最偏爱的是苏轼的文章。
正是因为他打小就饱读名典,基础打的好,所以写的诗文,也就平和恬淡。《明诗评》有云:“文定力扫浮糜,一归雅淡,诗如杨柳受风,煦然不冽···”
啥意思呢?也就是说“读他写的诗,就好比三月份那种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拂过全身,温和而舒适。”
秣陵春色厌驱驰,投老吴门白发垂。
灯下解衣盘礴处,山中持斧啸歌时。
一贫比宪元非病,三绝如虔不数痴。
落日高堂开障子,云峰烟树使人悲。
在书法方面,吴宽也非常喜欢苏东坡一路的行书,对其它书体不怎么学。
▼
吴宽书法作品
无论文章、还是书法,吴宽几乎都不亚于苏轼,任性、清高方面,更不亚于苏东坡。
但在仕途上相比,他简直比苏东坡(被贬的满世界跑)厉害太多,要说他“开挂”,毫不夸张~
成化八年,36岁的吴宽,高中状元,成为明代以来,苏州第二位状元。
自此,他先是进翰林院掌修国史,不久,便被派往东宫,侍从太子,没多久,太子就继承了皇位,便是明孝宗。吴宽的官路由此一路畅通。
明武宗
后来他又侍从新一任太子朱厚照,也就是后来的明武宗。
宦官大多不愿让太子接近儒臣,多次用他事间断讲读。吴宽一怒之下,率领僚属上疏说:“东宫讲学,寒、暑及风雨天就停讲,每月初一、十五和节日停讲,讲学一年不过数月,一月不过数日,一日不过数刻。是进讲的时间少,停讲的日子多,怎能容许又借其他事妨碍讲学。古人八岁时就随师学习,居宿于外,是想他远离不好的环境亲近君子。百姓尚且如此,况且是天下之本的太子呢?”
明孝宗一听,”哎,说得对,赏!“
最后,吴宽老死于礼部尚书任上,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说实话,实至名归。
吴宽画作
吴宽虽说是比沈周小8岁,而且位极人臣,但却是沈周一生中最亲密忠实的朋友。两人诗画信件往来,直到吴宽去世。
他一生,当过很多人的老师,比如书法大家祝允明、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等。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吴宽《乐志论》行书卷 手卷
当唐伯虎卷入泄题案,被冤入狱时,也是他不顾自己安危,向朝廷写了《为唐伯虎求情札》,为唐伯虎雪冤。此段佳话,被编成评弹,流传至今。
▼
清光绪年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过云楼的主人,在吴宽旧宅之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一所新的宅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也就是如今位于苏州乐桥地铁站附近的——怡园。
〈End〉
篇幅有限,要说的还很多···若你在某个夏日的清晨或者黄昏,恰巧路过怡园,不妨停下脚步,用片刻的时间,去缅怀一下这位吴门大家,也或许,你会恰巧碰见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