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多能陆曙轮
吴人( 姑苏晚报.2017/9/10 )
[标签] 吴门艺苑;书画家;陆曙轮
[正文]
  在当代吴门艺苑,提起已故的书画家陆曙轮先生其人其艺,也许知者不会太多。他自幼随父母由今昆山市锦溪镇迁居苏州城内。十六岁开始学习绘画,并师从画家陈迦庵(摩)。1928年自订《陆曙轮花卉画例》开始在苏城鬻艺,曾任教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他又擅围棋,早年在苏城有“棋童”之称。2000年10月,先生家人将其书画遗作70件无偿捐赠给昆山市政府,现藏于昆山市昆仑堂美术馆。
 
  “小镇国手”兼擅诗书画
 
  陆曙轮先生,1900年生于今昆山市锦溪镇,初名传纪,旋改名纪,字序轮,曙轮,后以字行,别号纵化客、轮道人、陆叔子,因患先天性喉疾,口语不清,遂自号残道人。陆氏系东吴望族,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仁熙(霭人)公系清同治举人,父凤章(诵芬,1854-1922)系清季儒生,工诗文,晚年以教书鬻文于苏州城内,有诗稿、文集存世。先生受家庭影响,自幼耳濡目染,刻苦攻读经史子集,并涉猎诗词格律,书画碑帖,古籍版本等知识。九岁(1908年)随父母迁居苏州城内,同年就读于吴县第一高等小学。课余喜爱围棋,且颇具天赋,年十岁即与苏州棋手对弈,未久在苏城有“棋童”之称。抗战前在南京,时与当时围棋国手刘棣怀等切磋棋艺,并屡与日本棋手对弈。建国后,他应特邀参加苏州市首届围棋锦标赛,后应聘为江苏省围棋赛裁判。1964年,获苏州地区围棋锦标赛冠军。素负“小镇国手”之誉。
  先生十六岁(1915年)开始学习绘画,曾师从画家陈摩。书法初学赵孟頫,继学颜真卿、米芾诸大家。所见他1920年的工笔画《博古花卉》四条屏,为现存其最早的画迹,从中可窥见他习艺的取径。1928年自订《陆曙轮花卉画例》并附诗二绝句云:“躬耕禄食两无能,卖画生涯是上乘。但使得钱非造孽,何妨援例昔贤曾。”;“涂红抹绿敢名家,毫素怡情兴且赊。不分米盐资料理,翻教湘管怒生花。”可知他为谋生而订润鬻艺,并可见他对书画艺术的执着和自信。所作《秋山萧寺图》,1937年入选参展于全国第二届美展,并选刊在《美术生活》(全国美展特号)。他为了坚守“耻随俗俯仰”和“但使得钱非造孽”,还分别于1938年在上海自订《吴县陆曙轮画例》,1947年在苏州订润鬻艺,以此自食其力。然而,在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民国时期,书画家实难完全靠鬻艺来谋生。因此,抗战前他还先后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江苏省政府秘书处任录事,以养家糊口。
  先生秉性耿直,爱憎分明,一生不肯逢迎权贵。抗战期间他回到家乡,不为地方上一些汪伪分子利诱胁迫所动,曾发誓“宁愿紧缩裤带,绝不与汪伪同流合污”以坚持民族气节。他好以诗文、金石书画与人交,如其在南京、镇江供职期间,与精于金石考据和书法的翁闿运,擅诗文、金石书画的吴逸群、陈永康等交好。至抗战爆发,吴、陈二位即奔赴延安参加抗日。1940年友人吴逸群在陕北遭敌机空袭阵亡,他曾赋《哀吴逸群》五言三十韵以寄哀思。其中有句:“与子金石交,世乱各飘荡。……一为万里别,生死隔天壤。忽忽十年间,悠悠结长想。悬知遇难日,热血流三丈。”感情之真挚,情见乎辞!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他有诗句:休歌子建旧诗章,煮豆燃萁“事可伤。”可见其反对内战,热爱和平的赤诚之心。
 
  人书俱老艺益精进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供职于乡镇饭店、剧场,充当一名体力劳动者,工余仍潜心于书画研习和创作。所见他《临恽寿平山水册》、《红梅水仙扇面》、《草书节录孙过庭〈书谱〉》、《仿董思翁山水扇面》等,均作于期间。至1954年春,因患肺结核退职养病。期间,他把书画视作“特健药”,将四十多年来耕耘艺田的心得体会汇诸笔端,画风随之变化。并留下了有如《卧游小册》,以及《孤村寒鸦图》、《红梅水仙图》、《行书〈元旦试笔〉》、《菊石图扇面》等一批精心之作。
  1959年,先生经画家吴故木介绍,陆曙轮为苏州羟檀香扇厂绘制出口扇面,以贴补家用。1961年,先生被推荐为昆山县政协委员、县政协文史组成员。在此期间,先生不仅诗词、书画创作颇丰,而且作品的题材、内容均有变化出新。如作有《玉山春讯图》,并题诗云:“春到玉山早,农家兆有年。积肥多愈好,处处罱泥船。”1962年作《百花齐放巨幅》并题:“东风毕竟胜西风,浓艳春光逞化工。锦绣山河花世界,枝头万紫又千红。”1963年作《莲池水殿图》并题:“莲池水殿为我镇八景之一,今文星阁尚存,去年重修,焕然一新。戏写此幅以记岁月。癸卯夏日”。同年还为纪念顾炎武诞辰350周年,特作《仿万年少为顾亭林画秋江别思图卷》,并在画跋中详细考证了顾炎武别名“圭年”的来历等。1964年秋季,画家李可染南下,在水乡小镇访先生于柿园居所,并对他的绘画极为称赏。在此期间他用画笔来歌颂新社会新风尚,并重视对乡邦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文革”中,老人出于对书画艺术的“痴心”,仍默默地以读书、临帖,或放笔创作。如今幸存的《临衡方碑》、《老轮放笔(花卉)图册》、《草书五言联》、《红梅图》等一批作品均作于期间。1976年所作《行书中日友好诗》参加中日书法交流展。先生晚年仍不辍书画创作,年八十尚作《松石图》并题:“固如磐石,茂比青松。九亿团结,国以永隆。建国三十周年国庆节陆曙轮画颂”、《葫芦图》等,还乐于将书画、棋艺传授给有志于习艺的青年。如后来曾任昆山市文化局局长的著名画家顾鹤冲,苏州棋院院长章德辉等,均曾受到他的悉心指授。1980年春,先生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又一。
 
  真力弥满妙造自然
 
  有关陆曙轮先生书画艺术嬗变的轨迹和主要特色可约为:先生学画走的是以文载道,以艺为术,文艺通汇之路。他擅诗文,工书法,谙画理,并能自具心得,自出手眼。又好以诗文入画,以书法入画,以情思入画,融诗文、书画为一体。学画以工笔入手,由工及写;临池学书,由帖及碑,循规蹈矩,筑基厚实。故他的绘艺实得力于书法用笔的坚实浑厚,和体势的奇宕与安稳。画工山水,兼擅花卉。他的花卉画,早期受师门(陈摩、陆廉夫)影响,主要承接明清两代钩花写叶派小写意画法,如其1940年作《牡丹紫藤中堂》,1949年作《梨花图》等,画主形似生动、秀美明丽。后期则致力于“放笔写意”,意在徐渭、陈淳、吴昌硕诸家之间,以致画风丕变。如晚年所作《老轮放笔图册》堪为代表。他的山水画以学南宗为主,推崇元四家,明人沈周、董其昌,并取法于清初恽南田、吴渔山、石溪、石涛诸大家。他前期的绘画,以拟古为多,尽管作品在技法上已相当精熟,用笔跌宕多姿,墨色浓淡、枯润有变化,有层次,并吸收了倪云林的简约、董其昌的古淡、吴历的沉厚,而具疏淡、静穆、古雅之风。但较诸他在后期创作的不少作品来看,画格还未完全摆脱前人的影子。然而,从他前期的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把“拟古”作为向前人学习的手段,通过心摹手追,从中来领悟前贤名家各具的妙诣精髓。而绝非是囫囵吞枣,以样画瓢的“泥古”。对此可通过他在这些作品上留下的大量诗文题跋来证见,如有画跋云:“吴仲圭得巨然衣钵,落笔如从空掷下,非学力所能至。极意临摹,不免画虎之诮矣。”又在作品《仿董其昌山水图》题云:“香光居士墨法精妙,深得董(源)、巨(然)三昧,与梅沙弥(吴镇)可称异曲同工。学不能似,放笔滋愧。”从中可见他对于“笔墨”的重视,以及认识的深刻。但他不同于明季文人画家一味追求笔墨意趣的“墨戏”之流。如在1940年所作《百叠烟霞图》有画跋云:“墨井道人(吴历)仿宋元巨册,丘壑深邃,气象高浑,笔墨之外别具意匠,真画家正法眼藏也。”其中的“笔墨之外别具意匠”即道出了中国画中的“笔墨”与由笔墨技法所构成的意境之关系,以及中国山水画以意造境的要义。又如所作《仿沈石田山水图》题云:“此石田翁(沈周)仿黄鹤山樵(王蒙)之笔,然自有其本色,真所谓善学古人者。”他的善于学习,于此也可见一斑了。此亦是历来凡有成就的书画家习艺的必由之路。
  至建国后的五十年代起,他于绘画创作更是跳出前人樊篱,以求得“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石涛画语)这一艺术主旨。如《卧游小册》、《孤村寒鸦图》、《柳塘放牧图》、《莲池水殿图》等一些作品,无不以洒脱圆浑的笔墨,疏简、自然的章法结构,来写出自己心中的意象,即反映一种自然、简淡、清逸、典雅、圆融化合的文人画意境。而且在他的这些作品中,从图式结构到笔墨构成,既不同于别人,也非重复自己,而是随心所写,以“真力弥满,妙造自然”而成一家风貌。这些可以说是他后期绘画艺术最显著的特色,也可以反映他一生的艺术追求和成就。这也便是他的绘画当年之所以会受到画家李可染称赏的缘故。

《百叠烟霞图中堂》1940年作


《草书五言联》1973年作


卧游小册(节选)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