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丘塔,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 |
|
|
|
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5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艺术珍品,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 |
|
|
|
虎丘斜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见嵩岳寺塔)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五代建筑。塔身设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风格。 |
|
|
|
虎丘斜塔被尊称为“中国第一斜塔”和“中国的比萨斜塔”。 |
|
|
|
虎丘斜塔是苏州云岩寺塔的俗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上,建于五代后周末期(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比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早建200多年。 |
|
|
|
该塔为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共七层高47米。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现在塔尖倾斜2.34米,塔身倾斜度为2.48度。 |
|
|
|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成木塔,后毁。现存的虎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级。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 |
|
|
|
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虎丘塔现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 |
|
|
|
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 |
|
|
|
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亩塔。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
|
|
虎丘塔是一座七层八面、仿木构楼阁式的砖塔,因历史久远,长期遭受自然环境和人为的侵袭,塔的塔刹、平座、栏杆等部位多遭损坏,故塔的高度为47.70米,底层对边东西向为13.64米,南北为13.81米,塔体重量约为6000吨左右。 |
|
|
|
虎丘塔又是一座著名的斜塔,通过对塔体及基础的考察可知,塔是建于基岩层上的。虎丘山为西南——东北走势,建在基岩层上的塔也就往东北方向倾斜。但现在倾斜的虎丘塔塔身的第七层却又向西南方向斜了过去,就像是矫枉过正 |
|
|
|
由此可见,早在建塔之初,随着塔体的增高,塔身的重量也增加,尚未竣工,塔身已经向东北方向倾斜了。为了矫正塔的重心,明崇祯年间修缮时,工匠们有意将第七层往相反方向倾斜,以至形成了今天虎丘斜塔的奇观。至今,塔向东北方向倾斜2.34米。 |
|
|
|
苏州云岩寺塔(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汉族古塔建筑,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