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刘禹锡、王盈等名门后人常州寻根!
万小珍;贾帝;沈韦钧;郑冰茹;张涛( 常州晚报.2017/4/16 )
[正文]
    作为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留下了佳作无数,他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情趣,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豪迈,有《长恨歌》中对帝王家爱情和命运的慨叹,有《琵琶行》中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伤怀,也有修筑白堤、治理杭州西湖的政绩佳话。
 
    你知道吗?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支后人,就聚居在常州,常州白家延续了祖先的好文采,世代以诗礼传家,600年中,出过进士13名,尚书2名,举人、贡生、秀才达230余人。
 
    除了白居易的后裔,还有许多名家之后,在江南常州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近年来,生活在其他城市的这些名门之后,凭借着先辈留下的信息和线索,找到了常州,寻到了自己的根。
 
    晋陵白氏:枕河而居,与水有着世代情缘
 
    晋陵白氏,是中国百家大姓之一,作为江南望族,闻名四方。据《晋陵白氏宗谱》记载,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为晋陵白氏远祖。这些,在我市大运河与采菱港交汇处的采菱村北端,历经九次修建的白氏宗祠中可以找到印证。
 
    白耀春,今年73岁,是晋陵白氏后人,家族世代居住在采菱村。他告诉记者,白家以诗礼传家,600年中出进士13名,尚书2名,举人、贡生、秀才达230余人,享有“七代科名”“父子进士”“四世进士”等美誉。如今,采菱村仍有半数人家是白氏后人。
 
    值得一提的是,晋陵白氏世代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明代白昂,常州武进人,1487年,他升任户部侍郎。当时黄河在金龙口地方决堤,漕运受阻,朝廷命白昂前往治理。白昂亲临灾区察看水势,发动数万民工,自阳武至封丘、祥符、兰阳等数县,筑长堤以捍之。另在黄河南岸地区广挖运河,分流缓解洪峰压力,并将黄河南岸几条水道连接起来,引导黄河水经淮河入海。每条河口筑石堰,视水位之涨缩,以时开关,河不为害。又以酒船经高邮冕社湖多而溺,因此在堤东开复河五十里,以通舟楫,河成名为“康济”,当时民众感恩戴德,呼为“白公堤”。
 
    在白氏宗祠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幅《千古运河历代治理史》彩绘图表,还附着古今常武地区的桥梁演变史。这个绘图的作者是白仲官,他从事航道事业七十余载,曾是我市航道管理处总工程师。求学时,他选择了南京交通专科学校,后又就读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后学以致用,一心扑在常州航道工程和运河桥梁建设事业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苏南运河全线整治。白仲官领命负责监理改建常州段运河桥梁。当年,他已经年过五旬,承担了大型桥梁监理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造桥方法。后来他与指挥部同事和桥梁专家一起改建了工农桥、九里桥、怀德桥等7座大桥,同时还负责监理了同济桥、戚墅堰大桥、五星桥、广化桥等4座大桥。
 
    “白家人无论迁徙到哪儿,大多会住在运河畔,运河之水已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白耀春说,对于晋陵白氏而言,枕河而居,听着浪声与橹声入眠,早在童年就已习惯。即便如今河道中的船只已经很少,晋陵白氏还是在祠堂边开了个码头,终归还是想离水近一些。
 
    谭墅王氏:家风家训传后人
 
    谭墅王氏(赐姓堂)在常州西郊是一支大族,这支王氏是官宦人家隐居在谭墅的后裔。祖上有过权臣,最为显赫的是北宋司扈统制尚书王盈,曾得到宋太祖赵匡胤御赐的丹书铁券。
 
    负责重新修谱的负责人之一王忠英告诉记者,常州晚报关于赐姓堂王氏修谱的报道刊出后,让许多王氏族人找到了“根”,有一支族人从苏州得知消息立刻赶到常州,并愿意出资10万元赞助修谱。
 
    “我从小就听我爷爷念,常州陈渡桥,人多田地少,没有事情做,弄点糖敲敲。帮他找了二十年了,去常州多少趟,终于圆梦了。”今年53岁的王惠良从苏州赶来,他告诉记者,76岁的老父亲已经久病在床,无法说话,看到从常州来的王汉琪、王耀忠等族人后,眼泪簌簌直掉。在老父亲心里,没有家谱,就像没根的浮萍,日子再好过,他也不踏实。
 
    常州有多支王氏,王惠良一直在东门寻找,后来,谭墅赐姓堂王氏修谱的报道刊登后,他立刻赶到谭墅,并在族谱上找到了爷爷和父亲的名字,还有一个名字“喜丁”,就是王惠良的小叔叔。一般尚未生子或者准备再生儿子的人家,在修谱时可以用“喜丁”的方式上谱。“我小叔叔找了半辈子,一直耿耿于怀,可以说是怀着遗憾走的,要是他知道自己也在族谱上,该有多高兴啊……”
 
    命运是如此相似,当年王惠良的爷爷通过打拼,在宜兴范道街上开办了一爿南货店,拥有了自己的事业。轮到王惠良念书时,成分不好的他无法继续念书,但继承了父亲的好手艺。
 
    当年21岁的王惠良拎着一床铺盖到了苏州,从一名钣金工做到建筑公司老总,如今,他满世界停停走走,在非洲国家寻找投资机遇。王惠良对修谱有一个心愿:老谱上的家训没有断句,希望新谱能将老祖宗的家训加上标点。
 
    目前,参与修谱的成员已经请专人断句,族谱中记载着二十三条家规,包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顺夫妇、教训子孙、尊敬长上、择交朋友、敦睦亲族、顾恤邻里、怜恤孤寡、保守坟墓、纂修谱牒、建葺宗祠、立墓碑、崇祀典、各物生业、节省冗费、毋结仇、戒争讼、禁赌博、戒贪花、忌饮酒、务诚实、慎言语等。
 
    “莫耽花月逞风流”“出言如矢要三思”,除了这些教子孙立身处世的家规,还不忘教子孙放宽心态:“得失有命,命所当得虽失亦复得,命所不当有虽得必复失,争亦何益。”
 
    闸头刘氏:是刘禹锡之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写《陋室铭》的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有一支后人在常州。4月初,邹区镇闸头刘氏在杨庄村委举行了续修宗谱颁谱庆典大会。
 
    闸头刘氏宗谱自宋开禧元年创修,至民国十九年庚午(1930)已续修12次。2014年,族中刘叙大、刘云根、刘国松、刘福良发起修谱倡议,“上一届修谱到现在已有80多年,期间宗谱数次遭劫,原本家家一户的家谱基本都难觅踪影。我们担心,再这样下去,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后代。”刘福良告诉记者,幸好,在焦溪横沟刘氏族亲新富处,找到了光绪三十一年整部全套八卷老谱,于是成立续修委员会,修了三年,才成功。
 
    闸头刘家塘建村于南宋建炎初年间,是刘氏聚族而居之地,至今已历890年,2014年,因运河改道南移而被拆迁。根据宗谱记载,闸头刘氏源出福建崇安,奉禹锡公为一世祖,二十二世应肇公为闸头始祖。

白氏宗祠内的白居易雕像


白氏古墓石椁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