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乡愁
夏冰( 苏州日报.2017/1/20 )
[标签] 白居易;山塘街
[正文]
  如果说,阊门寄托了苏北人六百多年来的乡愁,那么,山塘无疑是苏州人千年以来乡愁之所在。白居易,是开辟七里山塘这方天地的始祖。伟大诗人的梦幻之笔,在苏州的阊门与虎丘之间,找到了现实的契合点。
  在来苏州之前,白居易对苏州还是很有偏见的。在杭州刺史的三年任期内,他主持浚湖筑堤,蓄水防旱,既美化了西湖,又使农田得到灌溉。为此百姓很感激他,把他主持修筑的长堤称为白公堤。白公也沉醉于西湖的柔波里,无法自拔。当得知要调离,他的内心自然是十万分不愿意,在他当时看来,没有地方能如杭州那般使他留恋了。
  从杭州任上下来不到一年,白居易又于宝历元年出任苏州刺史。面对繁华而同样具有迷人魅力的苏州,他不得不由衷发出“曾赏钱塘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的感慨。他在苏州的一年半时间内,主要的政绩就是疏浚山塘河,沿河筑堤,使得阊门与虎丘之间水陆畅通。百姓心存感激,将七里山塘称为白公堤,当他离任时,人们“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都依依不舍地前来相送。刘梦得的诗句“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就是当时情景的生动写照。白公到了晚年,他还念念不忘苏州,把自己的文集送了一套给苏州南禅院保存。清人评价苏杭时认为,苏州以市肆胜,杭州以湖山胜。当时苏州市廛最繁盛处非鱼鳞万瓦的七里山塘莫属,而杭州的湖光山色以西湖一带最为佳绝,难怪江南民歌要将苏州山塘与杭州西湖并列传唱,这无疑是在颂扬白居易那颗赤诚的爱民之心。
  七里山塘,到了明清时期,它的繁荣盛况空前,大有“中华第一街”之势。山塘街整条街上茶馆、酒楼、花店、画铺、米行、酱园、钱庄、货栈等鳞次栉比,每到集市或庙会,人们竞相出游,摩肩接踵几乎没有驻足之地。而在山塘河中则到处可见灯船画舫,到了夜晚华灯高挂,与两岸酒楼的灯光互相映照,火树银花,如同白昼。阵阵丝竹伴着歌声,令人陶醉。
  七里山塘的繁盛,在1860年发生突变,由于太平军战火,这里烧成了焦土。此后的山塘,因为交通的滞后、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慢慢改变,开始冷落。2002年,千年古街迎来了新的转机。经过十多年保护与利用的探索,承载着古老乡愁的山塘,又重现了鼎盛时期的熙熙攘攘。
  杭州的白公堤如今只有遗迹供人凭吊,而苏州的白公堤却依然使人感受到白居易那绵延了千年的恩泽。

[阅读]:原文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