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里”芹菜,自古就是张家港凤凰河阳地区的土特产。每当品尝弄里芹菜时,我就想起宋朝王安石的诗句:“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芹菜,在江南是一种普通蔬菜,但弄里芹菜属“芹菜之王”,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了。
何谓“弄里芹菜”?起因是朱家弄宅基一带种植的芹菜最为上乘,故称“弄里芹菜”。朱家弄四面高凸,中间低洼,是个天然的“水乡盆地”。500多亩芹菜田肥沃潮润,栽植的芹菜有白茎长、叶柄青、质地脆嫩、耐寒等特点,并能较长时间存放,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弄里”芹菜无论是清炒、与豆制品素炒,还是和肉类混炒,都很鲜美,且风味各异。如用开水烫煮,浇上酱油、小磨麻油等作料,拌作冷菜,则香脆、鲜嫩、爽口,是冬春家庭饭桌上的佳肴,近年来又进入城市的饭馆酒楼,成为人们喜食的一道绿色食品。
早在民国初年,“弄里”芹菜就名闻上海、无锡、苏州、常熟一带。上海最大的曹家渡菜场,曾明确把“弄里”芹菜标为特级蔬菜,誉为蔬菜之王。
我的家就住在朱家弄附近,祖母是朱家弄人,常常听老人讲述“弄里”芹菜的故事。相传900多年前,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驻守在朱家弄一带,那时,朱家弄还是一片水汪汪的沼泽地。有一次,金兵突然侵犯,团团包围了宋军。韩世忠率队突围,但因寡不敌众,没有冲出重围。几天以后,军中粮草断绝。晚上,梁红玉一身戎装,徘徊在水田旁。她面对清流冷月,想着大宋江山,朝政腐败,金兵骚扰,内心惴惴不安,想着全军粮绝人困,忍不住声声长叹。至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她来到水田边,碧水漾漾的水田里,倒映着她那苗条英姿的身影。这时,她那匹早已饿急了的白龙驹,用嘴拔起田边的一棵野芹,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梁红玉一见,连忙弯腰捋袖,拔起一棵沾着晶莹露珠的水芹,放在口中一尝,凉爽爽,甜丝丝,十分可口。梁红玉喜出望外,跨上白龙驹急忙回到驻地告知韩世忠。消息传开,军民纷纷挖野水芹充饥,士气大振,一举击败了围困的金兵。
从此以后,朱家弄的人把野芹移植家种,并称其为“玉芹”,既有称誉此芹茎白似玉之意,又含纪念抗金英雄梁红玉之情。玉芹,作为一种冬令蔬菜,后经精心栽培,品种有小青种、红种、大青种等。
朱家弄人种植芹菜十分考究。他们不断改良品种,精耕细作,每年春分后育母株,白露时母茎节上闷出腹芽,进行无性繁殖。秋分前后在泥深肥足的水田里分芽移植。栽种芹菜是一种非常艰苦的农活,特别是沤田十分辛苦。大暑一到,芹农就要摸水草肥田,他们冒着酷热暴暑,整天赤膊泡在水里捞草,然后把一船船的水草运回,挑到田里,踩入污泥,使水草腐烂发酵,一般要沤四五次,直到水田里泛起一层薄薄的油花,而此时芹农却已个个晒得像庙中的“乌漆罗汉”。
每年寒冬季节,坐落在朱家弄四周的芹菜田,一池碧水,满田青芹绿叶,郁郁葱葱。中午,冬阳照着碧绿的芹菜田,满田泛着金波。芹农们趁天暖之际,架起芹桶,双手插入泥田中,拔起根根嫩绿的芹菜。在余晖夕照中,一家老小围坐在芹菜田旁,洗净根泥,剥去枯枝残叶,然后把这些宛若玉条的芹菜浸在清水里。第二天清晨,新鲜脆嫩的芹菜便出现在早市上了。
现在,弄里芹菜已声名鹊起,芹农也不必每天肩挑零贩赶早市了,芹菜刚下种,各地商家就蜂拥而至,订购弄里芹菜。每到收获季节,芹菜田边就停着一辆辆外地货车,芹农把洗净扎好的芹菜装上车,让车辆把芹菜送到大江南北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