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生活中的一个舞台
祝兆平( 姑苏晚报.2016/06/12 )
[正文]

  蒋晖的《园林卷子》,好像是写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艺圃及太仓弇园等几个苏州园林的变迁史,但其间却总是浮现着文徵明、倪云林、沈周、唐寅等文人名士的身影,当然,还有王献臣、徐泰时、申时行等豪门权贵们的一些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一部用名物和人文细节来集中再现苏州几个园林发展历史的叙事文本。
  比如在《浮生若梦沧浪波》一章中,不仅写清楚了从五代孙承祐,历经北宋苏舜钦、章惇,南宋韩世忠,至元代和尚在沧浪旧址建妙隐庵、大云庵,再至明嘉靖的“沧浪僧”释文瑛重建沧浪亭,“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直到清初名臣宋荦在江苏巡抚任上“披阅图乘,寻访苏舜钦沧浪亭旧址,买下僧田七十多亩,正式将澄澈亭换回人间。”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引证,对历届沧浪亭主人品行状进行了真实的还原,让现今读者可以了解到那许多或久或暂曾为沧浪亭主的古人,或正或邪,或善或恶,或奢或俭,或文或武,或官或僧,其个人的文化品位及人品是有着多么悬殊的不同和差距呵!也许,那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在《狮子林里江南春》中不仅结合中国的赏石文化将其假山的前世今生说得绘声绘色,而且重点对倪云林(瓒)的《狮子林图》作了详尽的叙述和独特的分析,读来令我长识见。
  《淡墨停云拙政园》中将王献臣和文徵明的故事讲得像是传奇小说一般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夜深人静之中仿佛进入了五百年前的明代旧时日。
  《药圃怀玉香可度》则通过文徵明、文震孟、文震亨一门几代文士江湖庙堂的起伏进退,终于颐养于药圃(艺圃)的故事,讲出了园林对于文人精神上终极关怀的重要性。其中值得一读的还有作者关于文震亨的传世之著《长物志》,其对于造园及家庭布置方面内容的叙述和诠释颇有识见,对于其精神文化价值的一些分析和阐述,至为精当。
  综观全书,其中最用力的倒可能是作为附录的《申时行与苏州徐氏家庭渊源考》一篇。
  蒋晖不仅从《明史》、《明神宗实录》等一些正史及《申氏宗谱序》、《家传》、《输廖馆集》、《赐闲堂集》、《适园丛稿》等许多别集笔记中查考了申时行本人的身世以及和徐姓家族的关系,还从如《徐寻乐墓表》、《徐母蒋孺人墓志铭》等不少申时行为人作的墓志铭文本中,考证辨析疏理了许多易为人忽略的细节和谬误。用力之实,用心之深,看似在考疏申与徐家的渊源关系,实在从这些查证考实了的事实和细节中,不言而言清了这种关系所包含了的豪门权贵在表面的儒雅清廉之下难为人知的贪赃枉法的运作之实。读后,不仅令人大长识见,而且似乎从中也看到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官场现形。过去,江湖上有句名言:北人做官娶小,南人做官造园。此书亦可印证此话不虚。同时,我读此书感到苏州人升官发财后造园,既有敬重文化传统的道统力量在,也是对享乐生活的一种观念。苏州园林的构筑特色是门小而内广,廊曲而洞深,外朴而内奢,既是其建筑构造上的文化特色,也是其思想观念的体现,高墙深院,外谦而内炫,敬畏文化和虚伪狡诈相杂期间,形成了江南社会千百年来的一种现象和状态。
  蒋晖年轻时就喜与年纪大者交,读大学时爱上《读书》,因《读书》认识了张中行,从此爱读张中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社会时行“闷声大发财”,但这个年轻学生,不去研究如何下海发财,却去崇拜一个年龄八九十的老书生,这在当时可能被有些人认为是很落伍的行径,但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这个已经变成了中年书生的人著作迭出,终于成为一个颇有声名的吴文化学者。我感觉,从这本《园林卷子》中也看到了作者的影子,他自己对于文化和学问的研究就像书中的造园者,精心构建和执着进行,其心态可能是存在着某种潜在的影响和联系,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古代造园者的富有和他的清贫,但对于文化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文化更令人快活和充实呢!


  
 
     

版权所有©苏州大学图书馆、江南文化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