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共有三个版本:
一:宋张择端的故宫版清明上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明代仇英版本清明上河图 (现藏于辽宁博物院)
三:清院版清明上河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故也称台湾版)
本卷是吴门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的构图结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仇本”也是后世众仿作鼻祖,明人笔记载,当时各种以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被称为仇英仿本。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如今互联网上流传的很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图片其实便是这个版本的作品。
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采用青绿重彩工笔,描绘了明代苏州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天平山、运河、古城墙,当时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山清水绿之明媚。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卷》流传有序,其艺术欣赏研究价值虽不能与张择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图》相媲美,但在历代《清明上河图》摹本中属精品。据专家分析,仇英在创作该《清明上河图》时很可能参照了张择端的构图形式,但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细微处体现的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情致,这当中包含艺术家的自身风格 。1945年伪满溥仪逃跑时共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多件文物弃置在沈阳机场。1950年,共有三幅《清明上河图》被送到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鉴定家杨仁恺除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外,还发现了仇本《清明上河图卷》。现由辽宁博物馆馆藏。仇英版版《清明上河图卷》的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但描绘的是明朝中期苏州繁荣的景象。与呈现汴梁风土人情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相比,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卷》中房屋建筑更为规整宏大,崇楼台阁、深宅大院,连商铺的门面也颇为宽敞,画中裱画店、银楼、香楼、古玩瓷器店等,正是明代新兴的行业,加之女伎歌舞弹唱、校场骑射练武等场面,一幅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风俗画跃然纸上。
以仇英名款出现的《清明上河图》传世的目前所知原藏清内府的有两本,《石渠宝芨》初编著录一本原藏重华宫,落款"吴门仇英实父摹宋张择端笔",本幅即为《石渠宝芨》所著录的。仇英与张择端一样,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也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虽然在艺术性和史料价值上难以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却也构筑了一幅颇有声势和气魄的风俗画。
基本信息
较出名的两幅一藏于辽宁博物馆一藏于青州博物馆
【名称】 明仇英款清明上河图
【文物现状】辽宁省博物馆藏
【简介】
绢本,设色,纵:30.5厘米,横:987厘米。
本幅《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
作品欣赏
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采用青绿重彩工笔,描绘了明代苏州热闹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该画长达9.87米,高0.3米,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天平山、运河、古城墙,当时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山清水绿之明媚。据专家分析,仇英在创作该《清明上河图》时很可能参照了张择端的构图形式,但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细微处体现的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生活情致,这当中包含艺术家的自身风格。仇本《清明上河图》其艺术欣赏研究价值虽不能与张择端的宋本《清明上河图》相媲美,但在历代《清明上河图》摹本中属精品。
据了解,1945年末代皇帝溥仪共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多件文物弃置在沈阳机场。1950年,共有三幅《清明上河图》被送到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东北博物馆,鉴定家杨仁恺除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外,还发现了仇本《清明上河图》。专家介绍,根据国内外书画拍卖市场的价格推算,仇本《清明上河图》目前价格在3至4亿元左右。
另幅
【名称】明仇英款清明上河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文物现状】青州博物馆藏
【简介】图卷画心纵33.4厘米,横840厘米。
作品欣赏
青州博物馆藏得《清明上河图 》 不仅摹写逼真,而且有"再创造"。它描绘了北宋时东京汴梁(今开封)的远郊、近郊、汴河两岸、城内和宫城等地清明佳节时的情景。图中有高大的宫殿,繁华的市区,也有幽静的村店;有豪华的宫廷龙舟,高雅的轩辇,也有古朴的牛车帆船;有华贵的官员和夫人在赏春,也有穷艺人在街头卖艺,农夫在辛勤耕作等。画中人物2012个,或动或静,或聚或散,城郭楼台与远山近树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运笔细腻,设色考究,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明代绘品,也是传世的唯一摹本。
画卷前有明四家之一文征明撰写的《清明上河图记》,文末说:北宋张择端所绘之"真本传历既久,自元及明,原委有绪,今已入天府,不可复见,其粉本向藏朱理大家,予及见之,因乞吾友仇君实文临摹,经岁毕工,纤毫无漏,直可夺天巧,复旧观矣,后之览者,当即以真本视之可也。"
文征明对此画的看法:“后之览者,当即以真本视之可也。”
附文:仇英版《清明上河图》
说起《清明上河图》,大多数人所了解的是张择端的长卷,而后世中的临摹作品也不乏佳作,首屈一指的便是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
仇英(1498—1552),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是明代重要代表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仇英出身低微却才艺超群,绘画技艺更为精湛,善山水、人物及花鸟,风格多样,尤善摹古。仇英画作传世极少,因此他临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显得尤为珍贵。它流传有序,明代曾为收藏家项元汴珍存,清代收入乾隆内府,并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包括仇英《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000多件珍贵书画盗运出宫。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溥仪携带此作乘飞机逃往日本,途经 沈阳机场时被东北人民民主联军和苏联红军截获。画作曾由东北人民银行暂时代管,后归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相比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仇英的临作并不出名,但同样非常精彩。此作高0.3米,长为9.87米,比宋本长一倍,画中人物超过两千,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描绘的是明代中期江南苏州城乡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以青绿重彩工笔描绘苏州城郊的风景起笔,沿运河过虹桥,至城门入市内,直至西部城郊,包括了明朝中期苏州城的山川、城墙、街巷、桥梁、房屋、店铺和戏台等,涉及婚娶、宴饮、赶集等生活场景,可谓是包罗万象,以活生生的图像再现了当时的景象,展现了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的繁荣景致。从表现内容上可分为多段,呈现节奏各有不同,有时舒缓,如田园牧歌般的宁静和悠闲,有时热闹非凡,节奏轻快明朗。全图描绘人数超过两千,男女老幼、士农工商,形形色色,每个人物都能通过动作、神态、服饰、道具等体现其身份,毫无雷同,足以展现作者在场景和人物设计上的匠心独运。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出彩也极受关注的是虹桥部分,同样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中,也有类似内容的表现,所不同的是,仇英把木质的虹桥改成了石拱桥。再留意观察,宋代夯土城墙变成了包砖城墙。画面中心的城门,更让人联想到了苏州城的阊门。正如崇祯时人王心一所描写的阊门一带的景象:“尝出阊市,见错绣连云,肩摩毂击。枫江之舳舻衔尾,南濠之货物如山,则谓此亦江南一都会也”。仇英在临摹张择端的版本时,自然是融入了自身的体验,一方面他们所表现的对象不同,仇英所要表现的江南苏州城的繁华之景,另一方面,仇英的笔墨表露出他对于这个城市的感情。仇英是借用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表现模式,创作出了另一个繁华的世界。画中所展现的“描金漆器”、“精裱诗画”、“锡器制作”、“染坊运作”、“铜器打造”等都体现出了明代苏州特色,而“青楼”、“书坊”、“南货”、“女工”等更描绘出了江南城市苏州的别样风致。
仇英是位全方位的画家,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楼阁皆擅长,而临摹更是他的专长。因此对于张择端全景式作品《清明上河图》的临摹,可谓全方面展现了仇英的绘画才能。他的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融汇各家之长,又加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笔墨情趣,因此他的作品既工整细腻、色彩鲜艳,又不失典雅清丽之韵味,工而不板,妍而不媚。
作者简介
仇英(仇,音Qiú,可参见仇姓引),(1482-1559):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仇英是明代代表性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代表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园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