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园林路眼目司庙
倪浩文( 凤凰网.2017/12/27 )
[标签] 任敬子祠

眼目司庙位于姑苏区园林路,又名任敬子庙、任王庙,专祀道义乡土谷神任昉。

任昉(460-508),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寿光)人,是南朝著名文学家、地理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他幼年即被视为神童,后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年,被卫将军王俭引为丹阳主簿。他与后来的梁武帝同为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八友”,两人关系甚笃。梁代齐时,禅让文诰,多出昉手。梁武帝登基后,他历任黄门侍郎、吏部郎中,又出为义兴太守。他勤政爱民,卒于任上,年仅四十九岁。任昉不事生产,家贫,但聚书万余卷,多异本。他时与当时著名的诗人沈约并称“任笔沈诗”。他的名著《述异记》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任昉死后,谥号曰“敬”,所以他的祠堂也就被称为“任敬子庙”了。

宋嘉泰三年(1203),任昉的二十八世孙、浙西提举任清雯重建此庙。明宣德二年(1427)裔孙任伯通又建。当时庙内庭中还有宋代留下的紫荆树,其枝叶能够治疗眼病,乡人遂又名此庙曰“眼目司堂”。据称,清初某亲王驻苏,军士多目患,因在此庙内祷告,并折紫荆树枝煎服,结果士兵尽愈。康熙二十年(1681),里绅韩菼、顾起鸿、赵炳、金芝等重建此庙,任昉还被列入了国家 祀 典。咸 丰 十 年(1860),庙被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同治六年(1867)又重建,当时还被赐额“眼目睁睛”。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庙产归金氏私有。

民国时,中共党员、后来的苏州市聋哑学校首任校长华有文在此创办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所平民夜校。1938年部分庙屋被改为吴县县立初级小学。1954年拓宽神道街(今园林路)时拆除。1985年时改为拙政园小学。从此,有着约1500年历史的眼目司庙退出历史舞台。

从潘贞邦1951年前后的记载可知,当时的眼目司庙门额有“任敬子祠”四字,隶书。旁有“遐哉”“旷观”二砖额,行楷。2016年笔者到访时,眼目司庙尚存青石八角古井一眼,另有同治士绅吴嘉椿书“普照”砖额,但内部建筑已改。吴嘉椿,号语樵,又号敖馀,吴县人,是同治年间候补员外郎,育婴堂董事。如今,每日往返狮子林、拙政园的大量游客都会从此庙前经过,可已经很难看出庙址了。诚宜制作标记介绍,让世人知道这里还曾有过千年古庙。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