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仍在制作的不足20人 桃花坞木版年画重振之路怎么走?
高戬;王可( 苏州日报.2017/11/30 )
[标签] 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

首届苏州乡土人才创意创客大赛日前完成了复审,10个创意类作品和10个创业类项目进入决赛。在进入决赛的创业类项目中,有一个“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匠心手作坊”,该项目的设计者乔兰蓉试图创办一个面向普通市民的进阶式桃花坞木版年画课程,以此让公众了解、体验桃花坞木版年画。几乎同时,姑苏区平江街道桃花坞大街89号长城电器公司大院内,桃花坞艺术馆创始人张俊杰正组织员工赶制首批面向市场的“一团和气”版北欧风吊灯。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古代苏州曾经非常流行,如今却面临淡出公众视野的窘境。令人欣慰的是,乔兰蓉和张俊杰等人的努力,为这项非遗重现昔日辉煌带来了曙光。

窘境 目前苏州仍在制作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不足20人

桃花坞木版年画得名于桃花坞大街。相关资料记载,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这条街上聚集了数十家年画作坊,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超过百万张。但如今,这条街上已经很难找到和木版年画有关的元素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苏州仍在坚持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的估计不会超过20人,所有的产值加起来抵不上一个私营小厂。

2001年,苏州工艺美院设立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研修班,挑选校内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桃花坞木版年画。当时的想法就是培养一批画、刻、印全能的年轻人才,让非遗木版年画乏人传承的窘境得到缓解。苏州工艺美院桃花坞木版年画社新传人王静宇告诉记者,十多年过去了,最终留在木版年画社的连她在内一共只有五个人。

桃花坞木版年画老艺人房志达坦言,自己从14岁开始学做年画,做了七十多年,不怕累倒,就怕没有人接班。

王静宇指着正在印制的一张A4纸大小的年画告诉记者:“这张年画价格在三四百元,可能还是保守价。然而上了市场,别人就很难理解:这么一张重复印刷的年画凭啥开价几百元?但它是手工制作的,工序繁复,人力成本非常高,有的年画从画稿到刻版再到印刷,整个流程要一年。”

王静宇还道出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木版年画社留不住人,尤其是男生,“因为现在桃花坞木版年画市场太狭窄,靠制作年画要养活自己都很不容易。”

创新 跨界融合,赋予桃花坞木版年画以新的生命

为什么桃花坞木版年画会没落?苏州非遗保护专家龚平认为,这是“功能性衰退”。

龚平告诉记者,绝大多数非遗都曾经是一种文化消费品,而消费品都有特定的功能性,比如昆曲和评弹,就是古人的娱乐消费品,像现在的电影院、KTV,“非遗之所以成为非遗,主要原因就是它本身的消费品功能衰退或者消亡。”

2003年就开始接触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乔兰蓉持相同观点。乔兰蓉介绍,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古人需要年画来营造节日喜庆氛围、表达禳凶祈吉的美好心愿,因此才有“无画不年”的说法。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等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画原有的功能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就无法再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

“非遗要想复兴,重要途径之一是要能够融入当代人的生活,重建其消费功能。”龚平说。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新功能正在桃花坞艺术馆内被逐步发掘。

艺术馆的大门口,摆放着一尊高2.8米的铜香炉,它的造型来自桃花坞木版年画最广为人知的题材“一团和气”。当然,这么大的香炉只是一个展示品,可以放在桌面上的“一团和气”香炉正在平江路上销售。

艺术馆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组北欧风吊灯,白布灯罩上印的也是“一团和气”,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正在尝试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载体跨界创新。”桃花坞艺术馆创始人张俊杰表示,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一种平面艺术,现在把它立体化;传统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介质是宣纸,现在将其扩大到金属、陶瓷、纺织品;传统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一种节庆消费品,现在要把它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俊杰认为,非遗应当回归它“大众消费品”的本质,打破艺术品只供欣赏的“死局”。

乔兰蓉也在尝试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载体创新,她的“乔麦工作室”做出了包含年画元素的丝巾、靠垫、伞、手包、肥皂等日常用品。同时,她也在尝试题材创新,以一个新苏州人的视角,创作了“江南”系列木版年画。

出路 放下身段接地气,构建非遗“金字塔”产业结构

乔兰蓉和张俊杰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拯救桃花坞木版年画,需要构建一个非遗的“金字塔”产业结构。

张俊杰说,开发结合桃花坞木版年画题材的香炉、丝巾、灯饰等跨界消费品,目的就是让桃花坞木版年画元素“植入”普通人生活,就像电影、电视里做植入广告,让社会公众能经常看到桃花坞木版年画,进而产生兴趣。同时,跨界消费品的商业利润也能支撑桃花坞木版年画本身的需要,进而吸引新人加入年画行业,推动传承。

“当桃花坞木版年画产业‘金字塔’的‘塔基’夯实后,自然就会逐步形成‘塔身’和‘塔尖’。”张俊杰说,历史上,大批手工艺人创作生产大量的年画,其中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大师和精品。

张俊杰还建议地方政府在桃花坞地区高起点打造一个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为核心的特色街区、非遗文化产业集群。

姑苏区平江街道办事处主任蒋鹏认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目前首要的是让非遗走出工作室,请大师们走下“云端”,放下身段创作出接地气的文化产品,“仓街上有一个文创企业,设计了一种融三种非遗于一体的产品——苏扇、丝绸、木版年画印刷技术,扇面上印的题材却是现代的,而售价才几十元。”

据介绍,国家级非遗绵竹年画在2015年借助与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合作,推出了以绵竹年画技法绘制的齐天大圣卡通形象折扇,从而跻身淘宝众筹“带你的大圣回家”众筹项目。有专家认为,“绵竹年画+动漫影视+互联网”跨界结合,让非遗走进了更广泛、更年轻的群体中。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绵竹年画从业人员有1000多人,年画创意产品种类超过1000种,产值达6000余万元。


重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出路在于创新。大图为年画跨界北欧风吊灯。□王可 摄
小图为乔兰蓉创作的新型木版年画。(资料图片)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