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钱谦益莫厘峰上题反诗
( 凤凰网.2017/11/24 )

清顺治十二年(1655)秋日的一天早晨,一群花甲老人登上了东山莫厘峰顶,面对红霞微露的东方,他们慷慨激昂,吟诗作词,一吐心中郁闷。时年74岁的钱谦益举起拐杖,遥指着东方云:“五十流年昔梦中,登高错莫御秋风。整冠那得双蓬髻,吹帽休嗟两秃翁。”继而他又激动地抹了一下老泪吟道:“九日茱萸残劫火,百年藜杖倚晴空。夕阳橘社龙归处,笑指红云接海东。”据说同游者看到此诗皆大惊失色,他们相互对视了一下,感到同游者中不可能有人向官府告发,才定下神来。这诗写得太露骨了,要是有人密报清廷,不但钱氏将灭门九族,同行的人也必将受到牵连。

同游者中的路安卿是南明兵部尚书路振飞的儿子,侯月鹭是明末随路振飞流寓太湖东山的家将,均为明末遗臣或宿将。他们的经历几乎同钱谦益相同,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兵南下,弘光小朝廷覆灭后,国破家亡,只得寄居偏于一隅的太湖洞庭东山。无须钱谦益解诗,大家知道《莫厘登高》诗意是说,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经历了一场大梦,叹自己年已老,不能直接为复明效力了。江南被清兵破坏成这个样子,只能拄着拐杖向晴空遥望,望南明永历王朝快来收复大明江山。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绛云老人、东涧遗老等。他是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一生中大起大落,先仕明,后降清,晚年又秘密加入反清复明的队伍,反复无常,使人难以捉摸。尤其是他同吴中名妓小妾柳如是的花边轶事,更使其在吴中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悲剧人物。钱谦益晚年常寓居东山,同潜伏山中的明朝遗老及反清人士会晤,并以诗言志,留下了大量借东山景物怀念旧朝反对新主的诗作。

明万历十年(1582),钱谦益出身于常熟的一个名门之家,三十八年(1610)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天启初,充经筵日讲官。当时,东林党在朝中崛起,钱谦益加入东林党。后阉党得势,残酷迫害东林党人,钱谦益被削职回乡。崇祯元年再度起用,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之后,与礼部尚书温体仁争夺相位失败,被革职查办,继而遭人陷害下狱。不久获释,回到常熟老家,并纳名妓柳如是为妾,造绛云楼与柳居住。清军占领南京时,钱谦益率先迎降。顺治三年(1646)五月,清廷正式授他为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在受尽了清廷新贵的白眼之后,钱谦益无奈地告病还乡,回到常熟。

南明永历四年(1650),钱谦益的门生永历朝兵部尚书瞿式耜在桂林兵败被害,加上清兵在江南的暴行,他降清后所受的羞辱,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他。钱谦益逐步改变立场,以赎罪的心理加入到反清复明的行列。当时的太湖东山常有反清小团体活动,使钱谦益有了希望。一年前,他初次到东山会晤反清人士,商讨复明大计,登上莫厘峰也曾口占一诗:“荡胸云气挟波涛,弹指层湖万顷遥。却讶人间还有地,信知今日是登高。点空晴屿开眉日,衔岫阳鸟见羽毛。眼底三吴尘土界,满城风雨宣萧骚。”诗意是说,惊讶这里还有一块未被清朝控制的阴阳地界,今日登高望远,才感到扬眉吐气。远处“晴屿”舟山好像就在眼前,那么郑成功收复舟山后,也定会来收复江南,拯救风雨萧骚中受苦受难的苏州百姓。据说潜伏东山的反清人士开始对钱谦益存有戒心,《莫厘登高》诗在白纸上变成了黑字,众人也就放心了。

这次再临东山,钱谦益深感受留给自己的时间已不多了,要把心中的话都说出来。《乙末秋日,许更生扶侍太公,邀侯月鹭、翁于止、路安卿,登高莫厘峰顶,口占一首》写成后,钱谦益让随行的书僮收起笔砚,心头舒了一口长气,很有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气概。他也深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其后果难以预料。还好,这位让人可叹又可怜的两朝大儒,莫厘峰上题反诗后,在常熟家中又平静地过了九年,康熙三年(1664)才驾鹤西归。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