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锦德、蔡金兴、周建明、薛林根、府向红、马洪伟、陆小琴……一连串业内耳熟能详的名字,是吴中区新近评选的首届“东吴杰出匠师”。为积极发掘和培养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乡土人才,吴中区评选出了12名“东吴杰出匠师”、16名“东吴匠师新秀”,并将在11月18日举办的2017苏作文创峰会上受表彰。
吴中区是培养苏作传统工艺人才的“摇篮”,拥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7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占到苏州全市的三分之一,入选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作品就有12件,居全国区县之首。一大批身怀绝技绝活、具有创新富民本领的工艺文化类乡土人才活跃在民间。全区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生产企业、工作室229家,经营商铺2000余家,从业者超过10万人。
创设品牌
当好振兴苏作传统工艺的“旗手”
今年国庆前夕,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苏作工艺展”在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法国里昂市政厅开幕,400多名中法两国的政界、商界、文化届嘉宾参加了活动,玉雕、核雕、红木雕、佛雕、刺绣、缂丝等6个种类18件艺术作品惊艳亮相,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次苏作工艺展,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了中国手工艺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苏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推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法文化论坛承办单位——欧美同学会在感谢信中写道。
入选首届“东吴杰出匠师”的红木雕刻大师钟锦德最近喜事连连,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选的首批“大国非遗工匠”正式揭晓,钟锦德成为江苏省19名入选者之一,近日到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11月9日,他还作为第五届苏州“杰出人才奖”的候选人参加了答辩。更令他欣喜的是,10月份,他的3名弟子在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能技艺大赛中,获得了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那次大赛中,包括钟锦德弟子在内,吴中区有15名选手获得了奖项,其中核雕和木工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一、二等奖入选数占到了全省的10%,核雕项目更是在全省前10名中占了9席。
去年以来,吴中区为振兴苏作传统工艺,着力打造“苏作天工、根植吴中”文化品牌,并决定每年举办一次“苏作文创峰会”。峰会借助文化部、欧美同学会、清华美院等部委院校优质资源,着力打造引智育才、对外交流、素质提升、传承结对、资本嫁接、产品销售等6大功能平台。2017苏作文创峰会包括6个子活动,除了9月底的那场“高大上”的中法文化论坛“苏作工艺展”,还有“小清新”的“吴中文化创意集市”。11月3日,2017吴中文化创意集市作为“苏作文创峰会”暖场活动在吴中公共文体中心启幕,现场数十名吴中工艺大师,携带吴地特色创意产品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赶集”。
“举办苏作文创峰会,就是要抢占苏作工艺文创发展制高点,抢注苏作工艺文创品牌,率先举起振兴苏作的旗帜,进一步提升吴中工艺文化人才在全市的首位度和全国的知名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让苏作文创峰会成为每年一度的工艺文创人才集聚盛会,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工艺人才交流平台。”吴中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创新政策
当好提升苏作乡土人才的“鼓手”
吴中区一直高度重视对传统工艺大师的扶持。今年2月,吴中区出台了“吴中人才新政20条”,明确文化人才作为重点支持的5类人才之一。在最近新鲜“出炉”的《东吴人才专项扶持办法》里,今后对各级文化人才展览交流、出版专著、授徒传艺等,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扶持奖励。如,鼓励工艺文化人才积极申报文化类项目,给予20万-50万元项目支持;工艺文创人才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和称号的,给予2万-100万元的奖励;鼓励全国工艺美术高校院所在吴举办各类学术会议,给予最高100万元办会补贴等;鼓励各部门、板块、社会机构举办各类工艺文创交流活动,给予一定的组织奖和重要嘉宾差旅补贴。
办法中,还提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市级以上宣传文化人才等乡土工艺人才每年购买一次意外伤害事故保险、提供一次健康体检。
今年10月26日,苏作工艺学院启动仪式暨首届传承人学历教育大专班毕业典礼活动在光福镇举行。对吴中区和活动主办方之一的苏州工艺美院来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学历进修班,班上的学生也不普通。“走出这个校门,这些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工艺美术大师,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风生水起,声名远扬,”苏州工艺美院手工艺学院院长赵罡提到,“这些学生共有51人,大多已过不惑之年,年龄最长的是59岁的陈忠林,三分之一的学员来自吴中区。”
数十名省、市大师能重返校园静心学习,源于吴中区和苏州工艺美院合作的一项优秀“乡土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民间技艺传承人普遍学历低、年龄大的现实,吴中区和苏州工艺美院联合举办了这个“苏作传承人学历教育大专班”,帮助工艺人才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苏作工艺学院同时也是苏州工艺美院设在光福镇的一个实训基地,在专项扶持办法里,明确提出,鼓励高校院所在吴建立实训基地,给予进入文创企业或大师工作室实习的学生,每月600-3000元的生活补贴。今后类似的高校院所学生去大师工作室实习,可以享受这项政策。
此外,吴中区对文化人才载体也给予了支持,入选区级以上文化众创空间的,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励。同时,鼓励各类文创载体引育工艺文化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可获得50万元奖励;入选省“双创人才”、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则奖励20万元。
创建平台
当好发展苏作文创产业的“推手”
吴中的太湖边,有个神奇的小村落,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核雕村”的舟山村。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舟山核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区因势利导,自2012年起先后投入1.3亿元实施舟山核雕村改造提升工程,并在村内开辟核雕一条街,建立了舟山核雕城,扶持成立了核雕行业协会。
舟山村党委书记高峰介绍,目前全村拥有各类核雕工作室、陈列室520余个,年销售额约3亿元,整个舟山自然村18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从事雕刻生产制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核雕村。高峰说:“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也加速了人才的集聚,目前舟山核雕村从业人员3000余人,本村仅1400多人,大专院校的毕业生,甚至外来务工人员,也纷纷加入进来。”
除了高起点、高标准打造“舟山核雕村”,吴中区还鼓励利用存量资源兴办文化产业园区,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运营,积极打造吴中宝带文化产业园等十大龙头文化产业园区(载体)项目,建成了全省首家科技镇长团众创空间“一箭河文创园”、香山工坊等保护示范基地,相继成立了蔡金兴澄泥石刻工作室等一大批名人大师工作室。
“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不能单靠情怀支撑,要有实实在在的收入来源,让传承成为潮流,让手艺人过得体面有尊严,让手艺人变成‘守艺人’,产业才能做大,苏作工艺事业才能长久不衰。”吴中区文体联秘书长朱荧介绍。
对此,政府积极牵线搭桥,引进专业化、市场化工艺品销售平台,让更多的乡土人才能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最近,光福镇在和国内手工艺线上知名品牌“东家”洽谈合作事宜,为了做好这个项目,光福镇两度组团外出“取经”。“让传统工艺品搭上互联网‘顺风车’,将对推进光福镇传统手艺人增收致富、推动光福手工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光福镇党委副书记许文清谈起这个项目非常兴奋。
近年来,吴中区积极推动传统工艺和传统工艺人才“走出去”,先后举办了光福工艺走进国家大剧院、苏作明式家具走进恭王府、光福手工艺作品台湾展等,通过文化交流、大型展览提升苏作工艺的品牌影响力。前文提到的中法文化论坛“苏作工艺展”就是吴中区组织工艺文化人才对外交流的重点项目之一,“苏作文创峰会”期间,法国高端品牌设计师还将专程来吴中与工艺大师对接合作。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好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吴中的特色手工艺发达、手工艺人才集聚度高,发展好这一类人才,对振兴传统工艺、做强文创产业、改变农村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我们打造‘苏作文创峰会’品牌,一方面就是要弘扬苏作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和乡村文化,另一方面更要让吴中成为真正意义的苏作文化发祥地、苏作人才聚集地、文创企业集散地。”吴中区人才办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