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新华社发了一组园林美图,图片中,峰、石、轩、廊、景墙、洞门等苏州园林元素一应俱全。这样的场景,并非拍摄于园林之城苏州,而是远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1980年5月,以苏州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设计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成。这是苏州园林走出国门的第一项成果,而此次海外造园也是中国第一次出口园林工程。此后的30多年中,中国在世界各地修建的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式园林达68个,其中半数以上项目由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园林集团公司)设计、承建。
苏州人在美国建园林
引发当地苏州园林研究热潮
苏州园林设计院是苏州园林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单位,拥有强大的设计团队。从最初的明轩到后来的蕴秀园、逸园、静园和兰苏园、流芳园等,众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苏州园林,设计方案都出自苏州园林设计院。
苏州园林设计院院长贺风春认为,苏州传统园林是集建筑、植物、水体、山石、铺装等元素于一体的各种技术、艺术的结合体,它形态优美、文化内涵深刻,是一种综合的可视可触的文化平台。“在海外造园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容易让人身临其境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人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我们讲究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还有中国人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实际行动,都体现在园林中。”贺风春说。
2000年,兰苏园在苏州的友好城市——美国波特兰市建成,它是当时我国出口美国面积最大、造园要素最全的苏州园林。建成开放十多年来,兰苏园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让那些还没到过中国苏州的外国朋友知道了苏州园林的模样。 贺风春说,在兰苏园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苏州的设计团队、造园专家等,一批在美国的华人专家,还有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外国友人,对中国园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迅速在当地掀起了研究苏州园林的热潮,甚至专门成立了苏州园林研究会。让她印象很深的是一位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吴教授,还有波特兰市的几个民间组织中的老先生、学者,甚至企业高管等,他们对苏州园林的造园理念、造园方法、园林建筑的结构及其背后的技术,还有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等等,都很有兴趣,迅速展开深入研究。“我们在造园过程中,他们来参观,反过来给我们提出他们对苏州园林的理解和一些很好的建议,这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
这样的园林研究热也随着流芳园的建设出现在美国洛杉矶。那些外国朋友的研究热忱之高,让贺风春和她的同事们十分感慨。
“从表面上看,我们只是做了个造园过程,却引发了关于中国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研究热潮,这种研究热潮再通过新建的园林反馈出来后,永久地留在美国当地,成为一个永久的中国文化宣传的前沿阵地。”贺风春说。
融合现代功能,苏州园林营造水平
在“走出去”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异国他乡营造苏式园林,并不只是把苏州园林中的几座建筑或一个院落复制到海外那么简单,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在美国洛杉矶圣玛利诺市亨廷顿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及植物园内,有一个名为流芳园的中式花园,它以苏州园林为蓝本建设,是亨廷顿庄园内15座不同国籍和风格的花园中面积最大的一座。2003年,苏州园林设计院正式接受了设计流芳园的委托。2006年,该园的首期工程进入施工制作阶段,并于2008年顺利竣工。其后10来年中,苏州园林集团公司多次派出传承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的能工巧匠,与美方合作,共同施工,对工程进行扩展完善,将流芳园建得越来越美。为了配合亨廷顿庄园建园百年纪念,流芳园的新一期工程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在今年年底到明年11月之间全部完成。
苏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谢爱华是流芳园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对于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感受很深。比如,在流芳园的游览路线组织中,如何满足残障人士的正常使用需求,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设计难点。根据美国加州的建筑法规条例,要求健全人能到达的区域,残障人士也必须能到达,因此,无障碍坡道的设置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谢爱华说,这与苏州传统园林的竖向设计及美学要求差距很大,通过与美国加州的合作设计公司的多次商讨,苏州团队最终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流芳园设计过程中的最大挑战来自当地对建筑抗震的高要求。怎么让园林传统建筑的木结构体系满足其抗震要求,又能保持传统木结构的尺度,展示原汁原味的苏州园林建筑风味,这让谢爱华的团队颇费心思。“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主框架采用钢结构形式,外包木板,次要部位则还是采用传统木结构形式。从效果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是很成功的。”谢爱华说,这与苏州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施工技术人员及美国加州的合作设计公司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
期盼苏州园林落户世界百城
当好“长驻文化使者”
江苏几乎每年都会在流芳园举办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活动,流芳园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宣传基地,并赢得“长驻文化使者”的美名。园子越建越美,中美双方的交流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在海外造园的过程中,会结合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需求等,加入可以作为婚庆礼堂、研究室、茶聚场所、企业年会举办地、音乐演出场地的空间。这就突破了原来苏州园林只是私家宅园的功能,展开了又一次深刻的造园活动。像兰苏园、流芳园这样新建的苏州园林,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中华文化传播和教育的功能。”贺风春认为,这种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持续深入进行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让人有些遗憾的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苏州园林在海外虽然已有一定的数量,但总体而言建设规模较小,而且大多位于美国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分布范围还不广,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综合文化平台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年的省两会上,身为省人大代表的贺风春提交了一份《关于发挥苏州园林魅力,加强中华文化传播的议案》。她在议案中提出“加强江苏传统建造技艺(古建、园林)的活化传承研究工作”“结合‘一带一路’国策,搞好苏州园林出口规划”等建议。
“从国家层面来说,重视中国传统园林的海外建设,把它纳入文化传播战略,做好规划,建立国家促进机制。”贺风春建议,依托我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还有与我友好合作机构和世界各地的中餐馆等,争取在海外建更多的苏式园林,让苏州园林精湛的造园艺术、优美的园林形象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广泛传播。“通过制定3年、5年、10年乃至更长期的量化目标,让苏州园林落户到我们的友好城市,落户世界百城,真正使经济和文化得以双发展。”贺风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