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郝乃强,是2015年的冬天。彼时天空正好淅淅沥沥地下着绵绸的雨,蜿蜒弄堂里,一把雨伞下,谦谦君子的他满足了我对传统手艺人全部的想象。
苏州是一个手艺人云集的地方,乃强的工作室就在苏州姑苏区的景德路上。独栋的老房子里,尽是有生命的手艺。打籽的荷包,精美的缂丝团扇,从各处收集来的点翠和腰带,还有衣架上素美的旗袍……人们总说这一代的年轻人浮躁,现实,没深度。在我看来,乃强本身及其作品却是对这些妄断最有力的反证。
2016年4月,郝乃强参加了由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2016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这次项目的研习成果于2016年8月26日上海设计周首次进行了展示。跨界合作的匠心之作,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优美时尚的设计,更让人们看到了传统工艺的发扬和创新。我们一直努力寻求着传统文化传承的突破口,乃强这次和其它几位设计师们的“桃花源”作品,无疑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1 这次的跨界合作你觉得成功吗,最让你感到兴奋的是哪一个点?
『这次跨界合作总体上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过程很曲折,也很漫长,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其中最让我兴奋的一点是两套礼服的制作,因为以往做出来的缂丝面料都比较硬,这次能设计出合适的柔软面料做成缂丝礼服我觉得是很不错的一件事。』
《桃花源》系列作品,在将传统的缂丝工艺运用到设计的过程中,与时尚的概念产生了优美的碰撞,产生了令人惊叹的效果。系列作品包含两件缂丝高定礼服《桃花源·寻》、《桃花源·梦》,两双缂丝高定女鞋《桃花源·寻迹》、《桃花源·梦影》和几款缂丝高定女包手包。
陶渊明曾在《桃花源记》中写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灵感取自于《桃花源记》的《桃花源》设计,运用了中国绘画当中的青绿山水做为设计元素,在礼服和鞋履上独特得展现了与世无争的美好世外桃源景象。
2 相比以往传统的缂丝片制作,这次的制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面料的柔软度。传统的缂丝面料太过于硬,不适合做衣服。这次新设计的面料织法我想我应该是首创,在此之前没有人这样做过。衣服上那种镂空轻盈的感觉并不是简单的织稀底,而是两经绞的横罗加上细腻的缂丝,用的线也非常的柔软,很适合做衣服,门幅可以达到60左右。所以说,相对以往的缂丝片,这次的创新在面料上有很大的突破。』
『这次的缂丝高定女鞋,是市面上比较成功的尝试,它将缂丝的高贵特性和艺术性和当今的时尚流行结合,是一个成功的缂丝跨界作品。作为设计专业出身的缂丝手艺人,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3 在和其它几位设计师沟通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有,哪方面的困难最大?
『确实,这次在跟几位设计师沟通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这次是创新,我们突破了以往传统和服腰带的面料基础,摈弃了常见的面料形式,采用两经绞织物和缂丝做这个面料。常见的罗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纱带)纹样形式比较单一,因此想要在创新的面料上实现青绿山水的图案,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尝试新面料的过程中,留给我的时间非常紧张,根本没有时间打样,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反复跟设计师沟通过。所以说,最后作品是一次性成功的,而且比当初预计的效果还要好,也做出了他们想要的样子。』
两经绞织物保证了衣料镂空部分的通透性,最后的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
『还有一点比较困难的是,所有的设计师们可能之前都没有彻底了解缂丝这项工艺和它的特性,所以在设计作品的时候对其制作的过程和作品最后的呈现效果比较理想化,但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是很复杂的。好在我有设计这方面专业的的学习背景,所以明白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但还是有一些困难,不过最后都克服了。』
4 当初是怎么想到参加这次的项目的?
『参加这次项目主要是和【远近】的一个合作。当时他们说有一个上海大学举办的文化部的织绣项目创新计划。以往一些院校所举办的类似项目我也都有看到过,但都觉得形式大于内容,所以这次也只是抱着参与体验的目的,想尽可能得把自己所学的、所积累的经验跟这些设计师们和行业里的人做一个交流,看能否做出所谓的创新。』
缂丝曾经历过家家户户自给自足的年代,也曾为皇家御制而被皇室垄断过。“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缂丝有着极其骄傲的过去,然而这项传统工艺的生存转化是既充满矛盾,又有着无限可能和希望的。
5 感觉缂丝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为了能让人们更多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缂丝,对于传统文化创新传承这一块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要尽可能地增加缂丝的实用功能,让缂丝走进生活,尽量做一些实用化的作品。让大家感受一下缂丝和普通织锦有什么区别。再有一种就是做比较有艺术和收藏价值的作品。我觉得还可以借用当下比较流行的元素,比如清宫剧里的道具,可以将缂丝完整地还原到拍戏的场景中,在台词上可以着重做一些设计,来提高缂丝的普及度。』
『再有一个想法,我跟龚林娜老师有交流过,就是通过音乐剧的形式来讲述缂丝手艺人的故事。因为这方面的受众面会很广,至少对于缂丝的普及度是会有一定帮助的。当然手艺人我觉得还是要安安静静地做手艺,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还有一些项目,如果可以适当降低手艺人的门槛,不是一定要有“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高级工艺师”等这些所谓的头衔,多给予年轻人一些机会,也许对传承和推广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传统创新的问题,我不止一次地和乃强探讨过,现代社会的浮躁导致人们对于传统复刻的东西没那么热枕,对此,他不置可否。乃强是个偏爱传统的人,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完美结合以寻求新向标,也是他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显然,《桃花源》,还只是一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