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致敬郑和
阿坤( 姑苏晚报.2017/1/16 )
  我来到江苏太仓浏河镇,完全是为了参观“郑和纪念馆”,缅怀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七次下西洋的航海壮举,至今仍让人仰视。
  我没有马上去纪念馆,而是经一番打听后,先去了当年郑和起锚扬帆的起点——刘家港。现在看来,这个港湾并不大,河中淤泥渐渐堆积,港口变得十分窄小,两边的河岸上长满着茂盛的青草,而草的背后是一些树,非常宁静。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个与普通河道没有太大区别的河,却饱浸着文化历史的内容。在600年前,郑和的船队从这里集结出发,一次次走向了广阔的大海。可以想见,当年出海时,港口四周站满了欢送的人群,场面热烈而欢腾。
  临近中午时,我走在古镇边缘的一条石砌街道上,很快就找到了“郑和纪念馆”。巍峨的门楣上书着“四海通达”四个庄重遒劲的大字,蕴含了郑和下西洋,四海播深情的寓意。迈过大门,迎面高达2米的仿古雕镂屏风上写着“天妃宫简解”,背面是在漆雕上刻了“原天妃宫图”。天妃宫,又名灵慈宫,创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距今已有六百六十二年,明代永乐初年,郑和船队在刘家港出海时,曾对此庙扩建修缮,现在是一处难得的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
  东院墙由双亭串联而成的碑廊,粉墙上镶嵌着13块碑石,竖立在碑首的就是重刻的《通番事迹碑》,记载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年月和往返诸番国的详细情况。转过碑廊,便是大殿,那“郑和纪念馆”红底金字的匾额,高悬楼檐。高大宽敞的大殿正中,矗立着巨大的郑和塑像。郑和头戴文官帽,身穿白底金花蟒袍,玉带围腰,左手扶椅把,右手持一卷航海图,双目凝视前方,仿佛正在指挥着庞大的船队乘风破浪航行在海面上。大殿两边为巨型磨漆壁画《鹏起刘港》,再现了当年打着“郑”字旗号的船队集结刘家港畔,郑和出海时前往天妃宫朝拜,告别太仓地方官员和民众焚香欢送的热烈场面,壁面还歌颂了郑和的船队行程13万海里,访问了南亚、西亚和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厅前方还置有一个巨大展台,安放着当年郑和乘坐的宝船模型。在二楼展览厅陈列着不少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图片,其中两块碑石是1983年在太仓发现的《周闻墓志铭》及其妻《张氏墓志铭》。周闻,本姓尚,字声远,太仓卫武官,曾参加郑和船队第二至第七次下西洋,六往四抵,因出海有功,由卫百户升任副千户。碑文详细记述了这几次下西洋的往返年月,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穿越岁月时空,回望郑和当年七下西洋的海上足迹,至今仍让我在心灵上受到震撼。

[阅读]:原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