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宅位于吴中区甪直镇。原为一路七进,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四进较完整。沿街有专用河埠,一进楼厅原为店铺,面阔五间,雀宿檐带麻叶云耍头。二进正厅,内四界前轩后步,山雾云精雕仙鹤祥云,并有抱梁云,厅中以海棠长窗屏隔。西梢间前天井内有古井;东梢原为备弄,井已填没。三进圆作女厅前门楼已毁。四进为西式平房,四围有廊,现存嘉庆十二年古碑一方。原宅为胜浦人“赵和尚”所有,并与陈姓同开“陈福同号”。北大毕业之民国镇长范氏,其姊亦尝住于此。
笔者到访时二进前门楼为纸筋涂抹,因主人不在,想清理的想法只得暂罢。不久,得电告主人曰“可矣”,遂不辞高温,再往赵宅,历时四小时,终于使目前甪直最精美之门楼重见天日。但见两侧垂柱分雕梅兰花篮,夔式挂落,斗六升丁字砖拱下,上下枋及兜肚均斲有戏文,共计人物三十六个,或壮士引骥,或髯公骑狮,或文彦花荫论事,或顽童捧腮相戏,或仕女偕侍掌扇,或少年屋内隐现,人物笑嗔庄噱,各有心思。哺龙脊、卍字窗、兽头铺首甚至马肚下的鞍鞯系带等细节,靡不处理细致。梯上所见,较平地远眺更能味其层次之繁多、用心之不苟,难怪住户曰:传闻当时富户鸠工庀材,精建此宅,宅成而家贫焉。
然而惊喜尚不止于此,该门楼中枋百蝠仙鹤流云字牌内为乾隆乙亥(1755)花月(农历二月的别称)梁诗正所题“永锡祚胤”,钤“一乐”“梁诗正印”“香林”三印。永锡祚胤,语出《诗经·既醉》,意为“福运及于后代子孙”。而梁诗正(1697-1763),更是名播海内的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其字养仲,号芗林、香林、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五岁始能言,授以四五言诗,略上口,即能诵,号为神童,于雍正八年(1730)考中探花。后历任户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尚书,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是乾隆身边最亲近的文士之一。
当时,旗人由清廷拨给口粮,不劳而食,奢靡成性,加之生齿日繁,渐呈拮据光景。旗人的费用成为清廷一大负担。雍正年间即有廷臣提出将京都一带的旗人军民向关外移民垦荒。雍正帝虽同意此种措施,但迄未实行。乾隆六年(1741),梁诗正重新提出此事,疏言安置八旗余丁散列边屯,停止增加绿旗兵额,乾隆允准,遂诏令先将八旗编余兵丁三千人向吉林一带移民,每户发给安家费白银一百两,并拨给土地、农具,责令其从事垦荒。乾隆十年(1745),梁诗正针对当时清廷铺张之风,力倡节俭,勿兴土木之工、黩武之师。今日仍不断重印、影响了无数书家的《三希堂法帖》,就是其遵照乾隆之命编的,该帖收录了清代皇室所藏的魏晋至明的一百三十五位书家的三百四十七种作品,被尊为“丛帖巨制”。
梁诗正的书法才能尤为乾隆赏识,台北“故宫博物院”邱士华研究认为,“在目前所发现的宝亲王(乾隆未登基前称宝亲王)的作品中的题跋中,超过九成应该是梁诗正代笔的”。其中脍炙人口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上的跋语也出自梁诗正之手。那张拍卖价极高的中国画作品《大阅图》亦由其题字。他还曾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他负责编纂的《钱录》是一部专载清宫藏品的钱谱著作,共收先秦到明末历代钱币五百六十七种,摹绘图文,并有诸家考证及按语。此外,梁还总裁《国史》《文颖》《续文献通考》各馆,草拟《续文献通考》等馆体例,并多次随乾隆出游。梁诗正年六十七岁辞世,乾隆帝亲谕皇子祭奠,并赏银千两,赐太保,入贤良祠。赐祭葬,谥号文庄。乾隆二十九年(1764),梁诗正灵柩归里。乾隆帝下谕旨,令沿途所有文武官弁在二十里内的亲赴治奠,并派人护送,直到平安抵达江南,以此表示优恤,可知其与乾隆关系之洽。
赵宅门楼雕刻精美,除部分人物头像毁于“文革”外,基本保存完好,且是苏州目前现存门楼中,唯一有梁诗正题字者,足见其珍。我侪能幸逢此构,亲手恢复,虽然热在其外,却觉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