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网站--首页
     
 
青春的名字叫创造
朱永新( 姑苏晚报.2016/05/29 )

  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政协“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情况”特邀常委视察团在江苏的考察活动,收获颇丰。
  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大学生在校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最多的省份,在引领大学生创业方面有着诸多创举。我们先后听取了江苏省及有关地区、部门的情况介绍,考察了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的10余个大学生创业园、科教城、创新工场、众创空间和4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并与有关部门、产业园区和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大学生、创业导师代表等200余人举行了7场座谈会,对大学生创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第一,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时代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是创造精神的一次引领与更新。客观上说,大学生创业一方面缓解了当年学生就业的压力,一方面也通过创业感受到创业的艰难,调整了自己的就业预期,为二次就业奠定了基础,但这远远不能反映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与价值。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的意义,在于宣扬一种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带动整个社会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实现一种创新创业引领。
  第二,大学生创业的规律值得认真研究,创业经验应该推广。创业是创新,是创造之前没有的事物,但如何成功把蓝图变为现实,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研究这些规律进行经验推广,大学生创业才不会成为一哄而上的“群众运动”,不会变成为创业而创业的“赶时髦”。比如,江南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总结的经验“基于专业、引导创业、服务产业”就很值得关注。麦梯时尚创意设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马腾,是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无锡路大在线科技公司创始人、92年出身的徐铭骏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本科生,他研制的国内最大摄影图片网站等已获得多轮融资。基于专业的创业往往起点高,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性也好。再如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期”问题。比如,在调研中发现,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远没有毕业3-5年的毕业生高,在职人员也是工作3-5年以后离职创业的比例最高。所以也提醒我们的大学生创业,不能只关注在校生这个群体,相反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毕业3年左右的大学生。在校生不妨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创业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必要的经验与资金,为创业做更为充分的准备。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多发挥团队优势,鼓励合作创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团队中,导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告诉他们创业的风险与困难,对创业的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创业的失败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在常州科教城召开的部分创业大学生与导师座谈会上,一位导师意味深长地说,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到大学生身上,其实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何尝不是一种创业,不是一种挑战?创业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全新的领域,不是开设一两门创业创新的课程的问题,是从理念与方法的完全更新。应该鼓励更多的老师带领学生创业,与学生一起创业。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团队创业比单个大学生的创业成功概率更高。所以应该鼓励创业社团组织,鼓励大学生团队合作创业。江苏的许多高校通过创业咖啡屋、创业孵化器、创业沙龙等形式,为大学生交流联谊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应该鼓励大学生创办社会企业。从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一路考察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情况,看到了不少大学生创业英雄,听到了不少热血澎湃的创业故事。有点遗憾的是,几乎所有大学生创业都是办公司做企业,很少有创办社会企业,做公益组织的案例。创造财富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社会同样需要、甚至是更加渴望一大批有梦想的大学生投身到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事业中去。
  第五,培育发展社会化的创业服务机构。目前各级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引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针对性不强、政策碎片化等问题。由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需求多元化、自己来源单一化、项目产品低端化等问题,建议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创业服务扶持,通过减免税、专项补贴等政策支持社会机构开展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开发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有效破解大学生创业手续复杂、资金困难的问题,真正在大学生中间形成敢创业、能创业、善创业、创成业的良好局面。
  这一次考察,感佩80、90后的创业激情和智慧,感受大学生创业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意识到提倡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对教育的助推。希望通过创新创业的推动,对创造精神进行发掘与引领,激起更多人对创造力的重视,从而引发全民对教育的反思。因为,创业可以从大学生推动,创造力却需要从小抓起。


 
     扫一扫,更多精彩就在: 吴文化网站--首页吴文化网站        吴文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