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记者 施晓平)苏州文保志愿者近日在高新区横塘街道学府社区发现了一座门楼。鉴于苏州现存门楼已越来越少,且该门楼的题字者吴大衡又是清末翰林,文保志愿者呼吁妥善保护。
这座门楼是在学府社区朱墩村村民顾杏男家发现的,门楼上方从右到左写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右边有竖写的“光绪辛巳仲冬”六个小字,折算成公历为1881年末,表明这座门楼至今已有135年历史;左边为竖写的“吴大衡书”四个小字。
75岁的顾杏男介绍,他祖父当年在苏州城内皮市街开南货店,赚了不少钱,在南浩街添置了43间房子,后来回老家朱墩村造了一座大宅,前后三进房子,门楼就位于第二进的南侧。祖父认识吴大衡,于是请他题了字。
吴大衡(1838—1896年)字谊卿,号运斋,苏州人,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后被封为资政大夫,是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的弟弟。“苏州文保志愿者”QQ群成员周湧说,该门楼虽遭到一定破坏,但总体完好,建议在房屋征收过程中与南面约10米处的200年枫杨树一体保护,让它们作为当地历史的最好“见证人”。
|